本网讯(记者 巩向红 通讯员 王晓峰)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材、粗糙的手掌,长年户外带电作业给徐强留下了印记。因为技术娴熟,用电客户盛赞他是触摸电流的“魔术师”。
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徐强却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下8500余次作业零事故的安全生产纪录,研制出的各类创新创效成果,获得了6项国家专利。难忘的首次“触电”
作为一个每天要在高压线上“与电共舞”的人,徐强将自己的青春与智慧融入电网发展。“要说敬业,非我师傅徐强莫属。在我眼里,他在带电作业这个岗位上的奋斗历程,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市供电公司输电检修班员工任振评价道。徐强说,他至今还清晰记得,20年前,他第一次触碰到带电的10千伏线路时,手抖得多么厉害。1997年,从事农电工作的他,经过培训后充实到输电检修班工作,恰好遇上带电作业刚刚在公司发展起步。从那时起,他就与带电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这一干就是20年。当时的带电作业,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很多专业工器具都没有。“戴着粗简的绝缘布手套,手指尖距离导线两三厘米的时候,能感觉电流刺得手发麻。当时心一横,一把抓了上去,就这样实现了职业生涯第一次带电作业。”徐强回忆说,“其实,家人是反对我选择这个工种的,认为太危险,可是当时单位急需这方面的人员,我觉得这个工作我能胜任,就坚持了下来。”
屡担带电作业重任
带电作业大多在寒冬酷暑电网负荷最高的季节进行,尤其在迎峰度夏的时候,38摄氏度的高温天气,要穿着重达四五公斤的绝缘服工作,徐强说:“高空操作时,经常有好奇的市民停下来,抬起头看看我这个穿着皮衣服、在嗡嗡作响的电线上面干活的人。”常年户外作业,徐强很快就成了班里的业务技术骨干。2015年夏天,位于市负荷中心的110千伏东郊变电站要引出一条10千伏线路,为避免停电给周边学校、医院、商场等单位造成影响,市供电公司决定采用带电作业方式。由于线路交叉跨越复杂,且线路间距仅有40厘米,带电作业危险性极大,作为工作负责人的徐强实地勘测、反复推敲论证了施工方案后,主动要求承担任务。一般的带电作业1个小时已是不易,这次操作长达4个小时,徐强坚持了下来,当他脱下绝缘服后,倒出来的汗水可以装满一个矿泉水瓶。20年里,徐强无数次经历这样的场景。
创新突破的小目标
“没啥,咱不就是个爬杆子的吗?”徐强喜欢这样评价自己。这个“爬杆子”的汉子,现在是潍坊地区带电作业行业响当当的行家里手。徐强的学历并不高,他喜欢边干活、边琢磨。“平时工作时,有些工具用得不顺手,别人可能就是将就着干完活就行了,但我们想着怎么把它解决掉。”针对风筝缠绕电线的烦恼,徐强和同事设计出一个带刀片的“机器狗”,人在地面用绝缘绳拉着它在线路上滑行,可以把缠在电线上的绳子切断,徐强的发明让带电作业更安全、高效。弯曲带电引线的测长曾让许多带电作业员工头疼,徐强制作出一小节一小节可以随意扭动的工具,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简单实用的发明让他屡次在电力行业QC成果发布中获奖,一些成果被纳入省、市公司典型经验库。2014年9月,徐强和同事研发的双绝缘平台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徐强说,当初也没想到能获得专利,就是觉得原来的隔离工作量太大,能快一点是一点。正是这两块可360度旋转、前后左右自由移动的绝缘板,解决了作业人员易误碰临近带电体的技术难题。该项技术有效解决了受杆型和地形限制,低电位作业无法实施,作业车转动半径无法覆盖整个作业面等问题,新增带电作业次数87次,实现增供电量284万千瓦时。
“看到家家有亮光,听到老百姓说竟然没停电就把电修好了,作为一名坚守在生产一线的普通党员,心里是真的自豪。我的小目标就是实现带电作业的新突破。”从第一次作业时怕得发抖到如今的专业技术能手,徐强说,自己和带电作业工作一起成长。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