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洪娟
扶贫领域的“腐频”,让好的政策未能真正惠民,必须高度重视扶贫领域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持续深化,纪律保障必须跟上,织密扶贫领域精准监督网,稳步推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要改进方式方法,精准监督,开展扶贫专项领域治理,以严明的纪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保障。
加强对基层扶贫干部的教育。发生腐败的“蝇贪”、“硕鼠”们大多综合素质不高,法治观念淡薄,各级各部门要完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加大教育力度,增强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让他们切实认识到扶贫攻坚的重要性,认识到扶贫资金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发生。通过教育,让他们时刻铭记自己肩负的责任,掂量掂量如何在扶贫中守法纪、履职责,深知“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只要搞腐败,最终只有绝路一条。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倒逼责任落实,保障“真脱贫”。坚决遏制扶贫领域腐败现象是全面从严治党、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用问责制度构建起带电的高压网,减少扶贫领域腐败现象的发生,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要坚持问题导向,对扶贫领域发现问题线索“零报告”、扶贫领域问题线索“零处置”、整改效果不好集中约谈,将压力传导到基层“末梢”。突出工作重点,重点查处对优亲厚友、截留私分、虚报冒领等问题。用好问责利器,查处一起,问责一起,对胆敢动扶贫“奶酪”者问责从快从重“零容忍”,对典型案例及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进一步扩大通报曝光的震慑力和社会影响力,持续释放执纪必严、越往后越严的信号,形成震慑和警醒效应,增强群众“获得感”。
塑造乡村治理生态,营造精准扶贫良好社会氛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专业人才流失,离村进城谋生的越来越多,诸多“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为基层干部“说了算”提供了平台和支撑。扶贫对象多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他们缺乏走出去发展的能力,只能固守一隅,生活在相对封闭的乡村社会,他们信息闭塞,又没有权利维护意识,容易“掌控”,间接为“蝇贪”、“硕鼠”、“蝗虫”们的贪腐提供了温床、创造了空间。这些乡村社会的特点增加了扶贫腐败的隐蔽性,让贪腐行为的“能见度低”、“可见光小”。从贫困群众身上“刮油”的腐败行为无疑是扶贫开发的“拦路虎”,扶贫资金是散落在乡村大地上的贫困人口的“生机”和“希望”,扶贫工作能否开展好,关系到能否将他们从贫穷的泥沼中解救出来,绝不可懈怠和等闲视之,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斗志同“腐频”斗争到底。这两年的扶贫工作的开展,让广大贫困人口历经风雨后品得“春华”,全方位立体监督,加大惩治力度,整治扶贫“蝇贪”、“硕鼠”、“蝗虫”,才能让他们终得“秋实”。
(作者单位:市纪委)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