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模式落后、透明度远远不能达到预期、公立慈善组织浪费了很多资源……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国内公立慈善管理的相关情况成为不少国内外与会人员的焦点话题。
真没有想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国内公立慈善管理的相关情况成为不少国内外与会人员的焦点话题。由此说明国内公立慈善管理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既有慈善管理体制的原因,也有信息不透明造成公立慈善走进一个尴尬地步。
正如一些慈善家发言,“慈善不应仅仅是钱那么简单,从慈善捐助的形式,以及慈善机构的管理,其透明度都需要得到保障。”慈善家们敢于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点出了国内公立慈善尴尬的根源所在,这说明国内公立慈善反映出的问题已很严重,值得有关部门关注和思考。
我国公立慈善所面临的问题远远不止是捐款数量下降与管理模式落后的问题,国内公立慈善事业信息公开步伐的明显滞后已非常明显。面对如此困境,有关不能停留在文字关注上和会议调研上,要拿出实际措施挽救慈善,唤回公众的信任。否则公立慈善将走向绝境,那样的结局和慈善的精神是背道而驰,也失去了慈善的意义。如何让公立慈善能真正透明起来?需要改变观念。只有透明和阳光才能挽救公立慈善的窘境。
实事求是地说,在中国公立慈善领域发生过两次“地震”,虽然结果不同,却是标志性、分水岭的地震:一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因这场地震让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一方有难百方支援,大家是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中国的公益行慈善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自汶川大地震“天价帐篷”事件以来,坊间对红十字会的质疑声就没有停过。但人们以慈善之心考虑到灾难来临时的众志成城,没有深究;二是郭美美事件带来的社会地震。这个在2011年突然杀出的“郭美美”,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慈善的看法,在一片质疑的舆论声暴露出红十字会管理混乱。其实红十字会本来有充分的时间去自证清白。可红十字会除了声称不认识郭美美以及一味地撇清关系外,似乎没有更值得公众信任的回应,这也是导致公众开始质疑我国公立慈善是否在真做慈善的开始。
在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我国缺少一部规范慈善事业的法律,很多方面无法可依,导致慈善事业中鱼龙混杂,而没有很好约束规范,从而进一步扩大公众的质疑和不信任,这可能是中国慈善管理层们始料不及的。我国慈善事业要获得教大发展,决不能一味停留在道德层面的说教上,一方面要学习外国慈善事业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必须动用政策和法律调控机制,制定专门的慈善事业法或慈善机构法,明确其公益性质、使命及其管理、运行准则,进一步规范慈善行为和慈善事业,防止借慈善之名或虚假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否则慈善将止步不前、徘徊泥泞。
总而言之,做慈善,最怕遭遇信任危机。无论是公共慈善机构,还是私人性质的基金会,都必须尽可能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开和透明,才会赢得公众的信任。笔者真希望慈善的春天能迈着公正、公开、规范、透明、阳光的步伐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