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央视“3·15”晚会曝光苹果维修政策涉嫌歧视中国消费者后,在过去17天中,苹果一直态度生硬。这一刻,苹果终于低下了头。事实终将证明,苹果的低头是正确的,中国市场值得苹果低下这个头。
恐怕很少有人想到,此前围绕着苹果,竟然发生了太多的事。其中,“选择性”这个词被频频提起。有网友称:如果媒体把与苹果较劲的热情,同样用到整治奶粉、地沟油、水污染、空气污染、食品安全上,该有多好?苹果可以不买,但人不能不吃不喝不呼吸,二者孰轻孰重,不言自明,这也因此被一些人认为是“选择性报道”。
明明苹果身上存在问题,却被视而不见;明明媒体维护的是消费者利益,却被拒而远之,这很可能让人形成一个错觉,认为中国消费者是非不清。这种“选择性关注”,未必就能证明消费者对苹果有多么深厚的感情,更不能证明苹果的地位就不可以被撼动。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其实还在于部分消费者对身边的环境不满意。虽然苹果不好,但其他一些企业更傲慢、更霸道,这种心理有着“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意思。
无论是“选择性报道”还是“选择性关注”,归根到底都是苹果“选择性欺客”造成的。在市场上,苹果确实不是最坏的,但无论怎样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苹果实行双重标准,对中国市场实行歧视性政策。
有人讲,苹果迎合了“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苹果之所以傲慢,要的就是那个味,为的就是迎合部分消费者“傲慢消费”的心理。这其实有点扯远了。消费者花四五千元买手机,钱花得比美国人、韩国人多,但在服务上却被打了折,这是哪门子道理?从哪里看到苹果对中国消费者的尊重?所谓“尊重的需求”又从何谈起?
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企业,苹果这么做,只能说明苹果有负“果粉”的厚爱,对不起中国市场。或许在短时间内,“选择性欺客”不会对苹果造成致命的影响,但从长远看,随着消费心理的进一步成熟,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果粉”一定会醒悟过来。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已成为苹果的第二大市场,在苹果545亿美元的总营收中占13%。今年早些时候,库克在访问中国时表示,希望中国能成为苹果最大的市场。如果苹果依然“选择性欺客”,彼时,苹果丢的就不仅仅是面子,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了。
随着苹果的道歉,围绕着苹果的风波必将慢慢止息。我们这个市场足够大,也应该足够健康,“选择性报道”、“选择性关注”要少一些,而“选择性欺客”根本就不应该有。路透社的报道称,库克的道歉已成为一种习惯,而在中国市场的最新道歉值得这样的“丢脸”。事实必将证明,中国市场值得苹果低头。希望苹果在行动中,更能体现诚意,表现出对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