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不只是学生的助学金问题,由于把关不严,也有一些生活的比较“光鲜”的人群领取社会“低保金”,占用本来用于救命的资金。一方面是由于工作人员工作不严、把关不细所致,更多的人为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不该享受的却抢占有限资源,不啻于“抢劫”,这样的行径很可耻,也给予相关部门更多的警醒。
当下,在助学金发放工作上,一些学校的做法广受学生及家长关注。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解决确实伤脑筋,但基本原则不能违背,那就是照章办事,公开透明,谁该得就让其名正言顺地去得,不该得的要坚决杜绝。
再看看三道“硬杠杠”:每月话费不得超30元,手机总值小于500元,电脑总价不得高于3000元。由原来的一纸证明变成了具体的量化指标,看来学校的管理层面颇费了一番脑筋,引发争议不奇怪,不该享受助学金的“伪贫穷”领到了,这才是争议之所在。校方的观点很鲜明,那就是:“推出此举措就是要告诉学生,学校会完善筛选制度,尽量保证助学金评比的公平公正,使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资助。”
业内人士也指出,筛查贫困生,有关部门还需从资助政策上进一步细化,同时学校再进一步层层设卡,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让助学金流向最需要资助的人。
笔者认为,校方的做法无可厚非,实际工作中,还应该细化,诚如大家的看法,后续还要有“组合拳”跟进,从而避免别有用心之人“钻空子”,让那些“李鬼”无处“遁身”将一方净土还给学校,这才是大家共同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