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诸城街头,万象更新、生机勃勃。返青的绿化苗木、井然的交通秩序、整洁的街巷路面,广场上翩翩起舞的人群……勾勒出一幅幸福和谐的画卷。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诸城市坚持开展公民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群众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
文化惠民,让群众共享文化成果
每当华灯初上,密州街道范家岭社区的马秀云就会来到社区文化广场,跟这里的姐妹们一起跳起广场舞。这是我市不断强化市、镇街、社区三级文化场所阵地,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所带来的新气象。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积极探索构建起覆盖城乡、设施配套、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格局。为让文化建设成果普惠群众,我市加大城区大型场馆免费开放服务力度。至目前,图书馆年免费接待读者21万人次,博物馆、名人馆年免费接待14万人次,超然台年免费接待10万人次,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诸城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播。
同时,我市积极推广城乡图书管理总分馆制“一卡通”借阅服务,实现了图书通借通还,极大方便了群众。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还开展了送演出、电影、图书下乡及“百场歌舞进社区”演出活动;连续四年举办大舜文化节、烧烤美食节和食品博览会,并举办“明德·和融”—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等。一系列活动地开展,在提高我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德育教民,引领市民提升素质
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城市不文明行为劝导;居民走进社区,以书为友,提升素质……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以德育民,引导全市干群自觉“修身律己,做文明人”,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化水平。
共识就是方向。以此为基点,我市引导市民讲文明、讲规矩、讲公德、守规范;夯实基础,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细胞工程”,组织“文明家庭”、“文明工地”、“文明风景旅游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文明素质工程”。
与此同时,我市还组织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希望工程”等主题实践活动;创新突破,实施“志愿服务建设工程”;引导市义工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志愿服务。
法律为民,提升全民法律意识
如今,在我市的每个社区服务中心大院内,都能看到法制宣传栏、法律图书专柜等各类普法宣传载体。这是我市围绕社会管理创新,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增强普法宣传的又一新举措。
为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我市在每个社区内设立一个法制宣传栏、一个法律图书专柜,建立一支专兼职法制宣传队伍、一套社区群众学法制度,做到普法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与市电视台联合开办“司法视角”栏目,在百度“诸城吧”开设专贴,即时回复网友提问。抽调法律服务工作者成立“讲法团”,深入社区开展“以案讲法、以事说理”活动。大力推行“一社区一顾问”制度,每名法律服务工作者兼任2-3个社区的法律顾问,每月定期到社区值班,发放便民联系卡,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为就近受理群众法律援助,我市还在市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援助窗口,将法律援助纳入市级为民服务平台,为群众咨询、申请法律援助提供便利。
同时,我市大力推行“安置帮教进社区”,将安置帮教对象基本信息录入市综治维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市、镇(街)、社区三级信息共享,成立安置帮教小组,对安置对象进行零距离多对一帮扶,确保不漏管失控。
党风带民,营造风清气正氛围
诸城市坚持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加强教育、监督和管理,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氛围进一步形成,带动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
认真落实领导阅信、公开接访等措施,开展市纪委常委巡回社区接访活动。坚持超前防范,组建“办案人才库”,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办案工作整体合力。我市在潍坊率先建立了社区纪检组织,全市235个社区全部配齐,配备纪检干部503名。社区监委会严格落实“六有”标准,力促工作常态化、职能综合化、操作规范化和监督硬性化。
为发挥在职党员作用。我市根据在职党员的行业、特长和居住区域,设置在职党员活动小组,结合行业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分组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和志愿者活动。在职党员的广泛参与和模范实践,感染并带动了周边的党员干部群众。 (本网记者张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