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开学经济”火爆,家长为购买文具等学习用品舍得花钱,甚至于热衷追名牌、赶时髦,无疑从侧面说明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如何避免“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变“开学经济”为“经济的开学”,显然不只是经济学伦理方面的命题,更有一个德育取向的问题。
一些文具店老板坦承,进口的文具卖的特别快,家长和学生也愿意花钱去买。一根普通的中性笔,日本进口的需要10块钱,国产品牌的只需要3块,但还是有许多人愿意选择进口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满足孩子虚荣心是一个方面,家长本身就有虚荣心也是关键,而商家的营销造势藉此牟取更多利润,客观上助长了攀比风气。
正如家长送孩子上学前总免不了会叮嘱好好学习一样,开学前的书籍、文具等学习用品的准备,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声的行为教育,某种程度上说比言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直接、更大。经济条件改善了,收入水平提高了,学习用品的选购适当讲究品质、款式等固然无可厚非,但安全、方便、实用、好用就好,大可不必非得选名牌、比昂贵或者挑进口货,教育引导不比文具用品比学习态度、学业成绩和品德修养才是要义所在。
学生好虚荣、爱攀比现象程度不等的存在,此前还出现过因别的同学有小车接送跟父母闹别扭等极端个案,与家庭、学校教育及成长环境等不无关系,这无疑提醒我们平时要重视对孩子节俭习惯、美德的教育引导,开学季选购学习用品这一德育契机更不应错过。家境好的不摆阔,家庭条件一般的不跟风,有的家长、老师、学校倡导孩子把节约下来的钱用来帮助困难同学、支持社会公益等,则更是值得称道的德育伦理和教育智慧。
文/范子军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