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乘坐地铁为“求”座位,在网上购买“硅胶肚皮”冒充孕妇。因硅胶肚皮脱落当场露馅儿,张女士受到乘客嘲讽,一怒之下向工商部门投诉。通州工商分局昨天表示,由于张女士不能提供有效的消费凭证,无法受理她的投诉。(2月27日京华时报)
戴“硅胶肚皮”,充冒牌孕妇,谋地铁座位,得一己之乐。却不料硅胶肚皮终是假的,当场露馅,张女士受不了旁人嘲讽,愤而投诉,被告知无法受理。近年来舞台上的讽刺作品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饱受诟病,殊不知现实生活却在不断提供优秀素材,“假孕妇露馅”不啻为活生生的小品。
古往今来,对孕妇的特殊对待,不仅是对其腹中孕育的小生命的呵护,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当下,“造假”问题屡见不鲜,令公众防不胜防,愤懑不已。然而当“硅胶肚皮”从演出的道具变为蒙骗的工具,当造假的触角伸向孕育生命的母亲之腹,人们不禁产生“还有什么不能造假”的唏嘘。当私利与硅胶媾和,必将导致“假、丑、恶”的着床,当一些女人热衷于“角色造假”的游戏时,社会诚信也就岌岌可危。
“硅胶肚皮”挺起来,社会诚信倒下去。据报道,网上该交易供需两旺。购买者的使用目的各式各样,但无外乎希望借助“假肚皮”,达到自己的特殊目的。不乏像张女士这样用假肚皮赚取公众的善良,凭借“假肚皮”享受到“绿色通道”的特殊待遇之人,更有甚者假扮孕妇欺骗公众,触犯法律。在用“假肚皮”享受着本应孕妇特有的关爱和幸福时,实际上是对母爱和信任的透支,当将来人们看到一个孕妇时,第一反应不是提供帮助,而是先辨认她的真伪,让真正怀孕者情何以堪?社会的温情和文明何在?
可笑的是,张女士还以“质量不过关”向工商部门投诉,她不知道这种商品并非“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不在《消法》规定的受理投诉范围之内。而这种“以假制假”、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心态又让人笑不起来。
以假乱真的“硅胶肚皮”制造着“超逼真”的孕妇,抹黑着信任、文明、温暖的大“背景”,演出了一幕幕闹剧。天长日久,会“足月生产”出一个自私、冷漠、毫无诚信的怪胎并且不断长大,将动摇人们的是非观念及社会道德基础,我们万不可听之任之,一笑而过。(东方)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