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0日,长春,张淑芳在吉林大学南岭校区的学校食堂吃饭,老人一日三餐都在大学食堂解决。老人走到哪儿,都拎着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一部手机、心脏急救药、脑梗急救药,医保卡,一瓶自己灌的凉白开水。“这是医生告诉我的,我每次住院都自己打车去,医生看我没人陪着,就说把这些药物随身带着,以免发生意外。”(9月3日中华网)
杖朝之年,本该儿孙满堂、安享晚年。怎奈,在这风烛残年之际,落个孤家寡人独守空房,体弱多病而无子女照顾。每每看到白发沧桑,佝偻着身子的老人,总会让人心里一阵阵融化的感觉。她们虽想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但是那永远是属于年轻人秀的舞台。年轻是他们的资本,却是老人的缺点,年轻人拥有大量的时间走向社会寻找关爱。而对于老人,时间是她们最大的敌人,每一天她们都在远离社会,想要得到爱,唯有指望年轻人走近她们。
“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恒古不变。父是天,母是地,没有天地那有你。从这样的层面来说,导致老人走到如今的地步的,他们的子女实在不应该。照顾父母,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应尽的义务,是必须挑起的担子。这样的新闻实在让人不忍心看,但这样的事情又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大部分人都会经历“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也每个人都会有日渐老去的一天。现在不学会如何去背这个“人生中途的担子”,往后自己背不动了谁来接?
老人如孩子,都是处于社会的边缘人。她们都渴望有人陪她们玩、陪她们笑、陪她们聊天,就算看着她们也好,都会感觉舒服一点,至少可以证明自己还存在。孩子虽说也是社会的边缘人,但是他们是在一步步走向社会、走向时代、走向潮流。而老人是一天天退出社会的舞台,一天天淡出人们的视野,一天天走向孤独、走向衰老、走向死亡。死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限的孤独寂寞,无限的黑暗和被人淡忘。这样活着跟死去没什么区别,甚至在她们看来比死亡更可怕。
“你还有多长时间去爱老人”,也许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曾听过然后去想过,但想得有多深就只有自己知道。笔者曾记得几年前,每当放假回家都会第一时间去看望已卧床不起的奶奶,帮她翻翻身、剪指甲、按摩、喂食。老人的眼睛已经模糊不清,但听到我的声音,就会露出喜悦的笑容;每当开学要走的时候,都会再三叮嘱“恕儿,放假回来看看我啊!”然而没等再一次放寒假,却已经再也见不着了,再多的爱又将怎么体现?而对于身患疾病的老人,更是需要子女们多去关注、打理。钱是永远都赚不完的,赚到再多钱,亲人都没有了给谁花,为谁花?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尚知如此,何况是人。
然而事件中让我们欣慰的是,吉林大学的食堂能一直让老人家在食堂吃饭,细心的医生为老人开药并提醒她该怎么做,还有当地开发商帮老人租房子,让她能有栖息之地。正是有了这些社会的温暖力量,让一个独居老人没有直接被社会淘汰。在现在这个金钱的社会,像这样的正能量显得是那么的弥足珍贵,这样的“爱”需要一直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