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公务员招录季,总有一些职位“一呼千应”让人抢得头破血流,也有一些职位无人问津。这场“冰与火”的对阵因何而起?考生们又为何作出如此选择?
尽管公考热暂时还不会显著降温,这是当下青年学子们的无奈,工作机会总体上的僧多粥少态势,让无论是体制生存,或是非体制生存,其择业竞岗的激烈程度,都不相上下,都得经风雨才见彩虹,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在这样的背景下,透析这公考中职位争抢的冰火两重天,可以感知到、可以折射出的,仍是那社会劳动分工中的现实差别,从新闻中我们看到,那热抢的岗位,还是冠以“管理”、“执法”等“治人”的字眼,听上去就令人眼热心跳,前途无量,而那冷得不仅门前鞍马稀,甚至无人报考“鞍马绝迹”的职位,就是那带着“翻译”、“研究”、“基层”、“监狱”等字眼的职位,不仅是要有那金钢钻才敢揽的瓷器活,还是那受治、受限、受苦、受累的“苦差事”。
年轻人的追求基于本性,基于“人往高处走”的常识,无可厚非,而作为制度设计,就得考虑,鼓励了这样的追求,对这个国家有没有好处,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有没有意义。若所谓的正统、主流、品位,全都是鼓励了“治人”,而非“治于人”,无疑,将“治人”改为“为人民服务”就非常迫切。
换句话说,若不将官位“降价”,不剥夺那些附着于官位上的高名誉、高待遇、高福利,那些可知可感触手可及的奢侈生活、感官享受,向上流动的机会,优质资源的堆积,送我上青云的“好风”,芸芸众生,还将逐逐营营于公职岗位,还将千军万马抢一官家金饭碗。还将在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诸多“不公”里,抱怨“怀才不遇”,抱怨“不得开心颜”,家长们,则将儿女逼往官道,就如昨天那个逼女五考公务员的家长,他说:“我们家就缺一个当官的”。
在公考职位冷热中,我们也看到了希望,公考热总体上的渐趋降温,说明个体生存自由和机会的体制运转在逐渐向好,人生选项在增多,人民意愿满足的可能性在增大,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单向度的追求路径,正在受着解构,年轻人的梦境,不少已转向了更深邃更前瞻的远方,譬如维护生态,譬如追求和平,譬如社会自治,譬如文化坚守,譬如以技安身,譬如钻研冷门,幸福的准则在变得多元,多样性的凡人中国梦正在酝酿,小小鸟也飞得高、野白合也有春天的平民奋斗故事,不再是传说,而就在身边。(文/杨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