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关注。有人回答家风就是“不啃老不坑爹”;有的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国比家大”;而85后武静的回答就有些“调皮”了,她认为“家风”就是“老公挣钱老婆花”。
家风、家训,在古时是每个家族“齐家”的必备良品,它不仅发挥着规范家族中人、传承道德理念的作用,甚至维持了法制制度,稳定了社会秩序。但是现在面对央视抛出的“家风”问题,恐怕问懵了不少人,各种千奇百怪、让人啼笑皆非的回答就见证了现代人在“家风”传承上的断代。但从另一方面讲,虽然大多数人的家风回答都不系统规范,但在这些回答的背后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家风的影子,看到背后蕴含的对家的热爱。
随着社会进步的加快,人口流动也随之加快,家族在缩小,家庭被分散,孩子在外上学,父母在外工作,这些都让家庭的观念和影响弱化了很多,而正是因为这样家风才更应该被放在台面上来。让家风团结家庭的每个成员,正如国歌一样,每次唱响都能让我们找到力量与共鸣,家风也正是这样的角色,在偌大的地球上,无论你在何方,读起家训就是温暖与信念。同时,家风传递道德理念、处世法则,即使稚儿在外,也能依家训不受外界所祸,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受良好家风的熏陶,那么在生活、处世上则会有“法”可依,坚守内心。
《梁启超家书》、《曾国藩家书》与《傅雷家书》并称我国“三大家教典范文本”,三人的子孙也个个成才,如今,当我们言称给予孩子所有的爱时,有谁会拿出时间和精力给孩子写上一本家训?爱不是吃喝玩乐,而是指明道路,给孩子制定家风家训,给予他们最初的信仰,道德的传承比金钱的传递更为重要,更有力。 (文/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