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网友“白狐527”在新浪微博中这样写道:“从(怀孕)5个月开始坐地铁,基本上常常被让座。突发奇想,记录了我一个月坐地铁的被让座频率。一共坐地铁49次(记者注:实际为50次,因1次忘记未被计入),有人让座31次,只有6次是站着的。所以好心人还是很多的。” (来源于新华网)
16日早上7时许,陕西西安网友“该是时候”和另外一名女同事搭乘202路公交车上班,上车后她们顺利找到座位。一名后来上车的老人提住“该是时候”同事的衣服,向她“索要”座位,因为觉得受到了侵犯,“该是时候”的同事并没有向老人让出座位,没想到这位老人竟然口出脏话,并一屁股坐到了女孩的身上。 (来源于潍坊晚报)
待产孕妇在新浪微博上晒出的让座记录,装载着对每一位好心人满满的谢意,传递到每一个人的心里。小小的让座记录单,传递出文明的正能量。
“让”与“不让”只有一字之差,公德之心相差甚远。也许你只记得为你让座的好心人是在哪站下的车,却不知道他在哪站上的车;也许你依稀记得他的容貌,却不知道他的姓名、职业。但我想每一个好心人让座的初衷都是简单朴实的,他们未曾想过要什么回报,一句感谢的话语就足够为此次付出“埋单”。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照和爱护老弱病残孕,为这些特殊人群提供生活、行动上的便利也是理所应该的。虽然我们能做的很少,但是对于这些很容易就满足的群体,小到一次提醒,一次搀扶、一次让座就足以让他们满怀感激,让他们在文明大道上坚强前行。
但“让座”没有被写进任何的法律法规,谁也没有“非让不可”的义务,当然,相比之下谁也不享有必须“被让座”的特权。个别老人“为老不尊”倚老卖老,想当然要别人让座,甚至强行索要,甚至对不让座者会撕扯谩骂,引来不必要的“老少之争”。不成想没让座的小年轻也许走神凭窗看风景,也有工作累了身心疲惫的时候。当然了,“糊涂”、“霸气”的老人并不多见。
说起让座,笔者不禁想起来在公交车上看到的这样一幕:一位老人刚上了公交车,另一位老人立马站起来为其让座,两位老人互相谦让谁也没坐,旁边的小年轻立马站起来为老人们让座。老人谢过小年轻双双落座后就开始比较年龄。起身让座的那位老人很欣慰的说起自己经常被让座,所以一看到年纪比自己长得就很自然站起来让座。由此看来,让座仅仅是文明的一个小缩影,文明本就应该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它与年龄无关。
车向前行驶必将驶向终点站,而文明的传承没有终点站。看到“让座”和“不让座”的31:6的比例,有网友留言表示了这样的遗憾:“若那6次也是勾,便更完美了。”文明创建需要你我共同前行,我相信读者你会成为下一个为他人提供帮助的人,将文明薪火传递到需要帮助的人那里去。
文明每天在传递,必将引发连锁反应。它会从一部分人手里传递到更多的群众那里去,也将会从一辈人手中传递到下辈人的手心里。 (文/马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