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张因私护照,不但要看机关人员的脸色,而且来回折腾四五次,往返奔波数千公里,都没个着落;办一纸农业合作社执照,原本举手之劳的事儿,却被推来让去一拖就是数月,农事季节已经被耽搁……焦点访谈节目的曝光,之所以激起舆情的强烈反响,既因为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经历,饱尝官僚主义折腾之苦,更由于在全国狠抓作风转变的高压态势下,个别地方、少数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仍然如此严重,焉能不犯“众怒”?
衡水官方连夜处置刁难办证人员,10月12日早上7时,丰县官方同样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处分10余名责任人。有关方面没有公开或者消极抵制舆论监督,而能够看舆论“脸色”行事,做出积极而迅速的回应和应对,无疑让人欣慰,也值得赞许。由此,也引申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证难办、脸难看”现象群众一直很反感,屡有披露何以一直难根绝?我们到底该看谁的“脸色”行事?个别部门官僚主义作风盛行,有关方面到底是蒙在鼓里,还是处于假寐之中?
道理很简单,被纳税人供养的公职人员,没有理由不尽心尽职为纳税人服务。作为人民公仆,替人民办事,为人民服务,走群众路线,就该看群众“脸色”办事,而不是相反。而作为主管、监管部门,看舆论“脸色”行事,能够做到闻过则喜、立改立行,固然值得肯定,但说到底同样应该看群众“脸色”办事,常听群众意见,随时根据群众满意不满意,对工作作风进行常态监督、查纠,而不能总等舆论“变脸”了、影响闹大了才引起重视、有所行动,否则,就很难走出“屡教不改”的怪圈。
看媒体、舆论“脸色”,还是看百姓、纳税人“脸色”,表面上显露出主动还是被动的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群众观念强不强、群众路线坚定不坚定的问题,也是照出转作风、除四风态度硬不硬、措施实不实的一面镜子。学会看群众“脸色”,善于看群众“脸色”,不但是窗口人员的应有态度,也是各级领导、监管部门的必修课。文/范子军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