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办理出国护照,小周坐火车6次往返河北老家,先后出具了无犯罪证明、公司在职证明、公司营业执照、公司外派人员资格证明、本地身份证。当他又一次走进公安局办公室时,经手的女民警放下报纸,皱着眉头满脸不耐烦,又一次在小周的材料中挑出了毛病。
“他们是在用权力玩弄百姓。”小周无奈地说。
这事儿算不上什么大新闻。政府工作人员的白眼和呵斥,地球人谁没经历过?不过,当聚光灯亮起来,旧闻瞬间变成了新闻。
赐予小周力量的,不是公民监督的阳光,而是摄像机,还是央视《焦点访谈》的。暗访录像播出后,河北省公安厅连夜神速处理了相关工作人员。两名基层民警、一名公安局领导受到处分。上了央视新闻的这一天,还被定为当地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服务日”。
只是,别一厢情愿地以为撼动大树的是小周、某个记者或者某家媒体,权力惧怕的不过是更“高”的权力而已。
一家媒体的记者曾亲眼见证了权力的这种超强纠错能力。同样是去办护照,今年8月的一个午后,这名记者在哈尔滨市公安局出入境大厅发现,尽管数十人排队等候,但只有4个窗口办理业务。见证奇迹的时刻发生在一个穿白警服的领导走入大厅后,不到半分钟,13个窗口前都坐上了工作人员。
“媒体一曝光”加“领导一过问”,才是事情得到迅速、严肃处理的标准配置。这也就陷入了一个怪圈:聚光灯天天闪,整顿工作会年年开,可一旦聚光灯转向新的焦点、领导目光投向别处,“热点时刻”一过,曾经令人大动干戈的新闻又回到了黑暗之中。缺少制度化的保障,就只能坐等下一次聚光灯和领导目光的关注。
一位学者曾对这种看上去热闹、神效的治理方式表示质疑。在他看来,问题曝光后主管部门承诺的“明天就办”、“马上就办”实际上是一种“懒政”,“如果只是对上级有个交代而承诺,那承诺越多,执行越少,效果越差”。
可这样的阵势还是让网友挺受鼓舞,很多人开始搭车吐槽自己办证难的经历,比如去政府部门办事时对方说“打完这局(游戏)”的、要办证得先给工作人员“非常满意”评价的、办个二胎证准备22张复印件10张证明信74个手印的……
但在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这些旧账又有哪一个得到解决了?媒体可以曝光一个人,一个部门,一件事,但在光芒照不到的黑暗之处,小李小王办证难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还有很多,小周暂时获得的力量不足以改变他们每个人的境遇。
地产商潘石屹也在微博上凑热闹,说自己“那一年”为了给妹妹转户口,跑了11趟公安局,到最后也没办成。几天后,他又补写了几句话:“那一年是1976年。抱歉,我没有写清楚,惊动了公安部门的同志们来调查。”
几十年前的旧账差点儿被当成新近发生的事实,这让人有点啼笑皆非,但也说明,今天旁观者的一惊一乍、主管部门的疾风骤雨,不过是昨日或明天聚光灯暗下时的无人过问和心知肚明。
监督本来是要让权力处于他人目光的囚禁中,可到最后,“他人”全变成了领导一个人,这就违背了监督的原意。聚光灯总有照不到的地方,领导的眼睛也不是总那么炯炯有神。在聚光灯和领导关注之外,还应该存在一种辐射更广的光源,足以照亮每个偏僻角落的黑暗。最应该被赋予力量的这束光,应该来自每一个公民的眼睛。(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