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载体 志愿服务增姿添色
提起志愿服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扶贫济困、捐助灾区、希望工程,但我市青年志愿者并未止步于此。
在诸城密州街道十里社区,社区团组织积极发挥青年人思想活、眼界高和能力强的特点,运用社会化工作优势主导成立的“民生服务网络系统”,集社区居民档案管理、利益诉求、困难求助、联动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其即时性、高效性大大提升。山东美晨科技有限公司与林家村镇丹家店子社区结成“1+1”帮扶对子,成立城乡联建团总支,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展企业团委活动空间。由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承办的“征集微心愿,献爱微公益”,为全市220名少年儿童撑起一座圆梦殿堂。
“我们积极探索社区组织新模式,坚持功能定向、多元多样、公益便利服务理念,在全市因地制宜设置了1200余个服务型团支部,扎实开展文体娱乐、就业创业、权益维护等志愿服务活动。”团市委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他们还强化了联系包靠制度,实行网格化定责,推行定时、定点、定向服务,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儿童提供经济救助、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等志愿服务,杜绝志愿服务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聚和资源 志愿队伍兵强马壮
“独木不成林,单弦难和音。要想志愿服务能够长久有效地开展下去,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源水不断的志愿服务队伍。这样,志愿服务才会有生机、有活力。”团市委有关负责人说。
近两年,团诸城市委在全市深入推进基层团建统筹工程,以大委员会原则高标准配备了1200余名编制内外、体制内外团干,将组织资源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化为发展活力。同时,从镇街、社区、机关等部门单位广泛招募志愿者。目前,包括以民兵为主体的抗灾应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团员青年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在内的志愿队伍达到2000多支。
团市委还积极整合市关工委、市文明办、共青团和少工委等群团部门资源,沟通联系青年社会组织、青年自组织等新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培训,推进志愿服务互联互动、平台平建、资源共享。其中,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将市义工协会、爱心协会、青年心理协会集合在一起,形成志愿服务“蜂窝”效应。团市委还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培训战略,积极与高校进行“联姻”,与青岛科技大学联合在皇华镇成立了“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拓宽了志愿服务阵地,丰富了活动开展资源。
完善机制 志愿运行务实科学
志愿服务是个苦差事,如何将好事做好,既做到服务对象的心坎上,又让服务者“干有所值”是共青团需要考虑的课题。在这方面,团市委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他们先后制定印发《青年志愿者便民服务制度》、《为特困户“一助一”服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建立活动台帐,完善具体管理,将志愿服务落实做好。同时,还将志愿服务与人才成长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单位组织进行跨区域、跨行业横向联动,提供交流合作平台,促进成长。他们还对志愿者进行多样表彰奖励,针对志愿者不同心理,采取口头表扬、颁发证书、授予称号、责任肯定等方式满足心理、精神需求,保持动力。
目前,诸城已构建起以市志愿者协会为核心层、各级各类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为紧密层,社会人士广泛参与为发散层的志愿服务格局。全市各级团委已累计招募志愿者35000余名,各类专业志愿服务队伍近千支,有力引领了社会风尚,促进了社会和谐创建。(本报记者史树梅 通讯员郭方强 )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