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诸城 > 要闻 > 情注史海写春秋

情注史海写春秋

——记执着于诸城文史研究的邱家淦
2013-10-02 11:33:26 来源:诸城新闻网

97岁的邱家淦与已75岁从事教师退休的女儿邱洁在一起

老人闲暇时看书

邱洁正在整理父亲参与编写、整理的文史资料

 


  9月10日上午,记者慕名来到密州街道北十里堡三村邱家淦老人家中,已75岁的大女儿正在这里照顾97岁高龄父亲的饮食起居。老人精神矍铄、衣着整洁,除了耳朵稍有些聋、反应不如以往快以外,思路比较清晰。每天坚持看书,有时出去走一走。他前半生曲折坎坷,历经磨难,直到古稀之年才有了稳定环境。从68岁开始,20多年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书信连接海内外,为诸城文史研究倾注了自己的精力与热情,见证了诸城的百年变迁。

老骥伏枥  
   

志在文史


   老人与文史结缘于当时的统战部长齐唯一的牵线,因为老人熟人多,有学历,齐唯一认为老人搞文史最合适。1984年,邱家淦被举荐为第二届诸城县政协常务委员,正式从事文史工作。此时的县政协,刚刚成立三年,文史工作也处于起步阶段。年已古稀的邱家淦挑下了这份重任,他感到的不仅仅是党组织的信任和荣誉,更是一种历史责任。为了担负起这份责任,他除了积极参加参政议政活动外,将全部精力倾注在了文史工作上,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搜集、征集、撰写诸城文史资料的征程。
  据政协办公室文史委主任王振全介绍,邱家淦原是国民党的团级干部、文职教官。1947年被我军俘虏后,曾在枳沟小学、吕兑小学教过八年书。后来在反右、肃反运动中受到冲击,遭受了很多磨难。但老人心胸宽广,没有怨言,无论干什么,认认真真,待人热情,在本村中威信很高。从事文史资料研究的人需要阅历广、资历深、知识丰富。作为诸城近现代历史的见证人,邱家淦理所当然地成了这项工作的主角。文史工作是一件繁重而又艰辛的工作,既要广泛地联系搜集,更要持之以恒地整理研究。这对于邱家淦来说,困难可想而知,但老人却对文史工作充满了极大的热情。他按照既定计划,一边埋头案首,赶写自己知情的人和事,一边与在外地的亲朋老友鸿雁往还,广征博采,寒暑不辍,风雨无阻。几年下来,邱家淦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范熙绩、李毓英围城纪事》、《国民党组织在诸城的兴起与衰亡》、《驱逐顽敌,解放诸城》、《孙伯起领导的武装斗争》、《令人难忘的友于小学》等一批颇具史料价值的稿件先后问世。
    二十多年来,邱家淦积极参加政协活动,先后提出一百多份提案,多被采用。他帮助文史委编辑出版了诸城文史资料选辑7至16辑及《民主革命的先驱路友于》、《王统照先生怀思录》、《诸城文史集粹》三本专辑,约计250多万字,还先后帮助党史研究室和诸城日报社征集和撰写了40多篇传略文章。编入出版的中共诸城党史人物传和诸城名人。诸城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事略及地方风俗人情等资料基本抢救下来,起到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

抢救文史 

 
  
刻不容缓


    老人呕心沥血二十多年,对抢救我市文史资料做出了突出贡献。采访中,这位近百岁的老人,心里还记挂着我市的文史抢救工作,他希望尽量联系还有写作能力的人,抓紧抢救诸城文史资料,把历史记录下来,让历史延续下去。如果不及时抢救,就会随着知情者的故世,失而不能复得。
    邱家淦告诉记者,当时文史经费紧缺,走不出去,老人就决定自己走出去。从1985年春天开始,邱家淦就骑上自行车,先后到青岛、济南、北京、上海等地,寻访一些亲朋故友和历史知情人。在重叙旧谊的同时,邱家淦对朋友提出约写撰稿的要求,确定史料内容,列出撰写提纲,让被访者有所遵循,主动配合。由于大部分是邱家淦的同学、同乡和故交,大家都为他这种“老骥伏枥”的精神所感动,所以,凡能动笔的大都能按预约撰写稿件。
    济南的刘少青老人,自1931年在诸城创办了省立第十三中学,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学校停办,一直担任校长,当邱家淦提出约稿后,时年87岁高龄的他,按约定亲笔写了《创办省立第十三中学的回忆》这篇弥足珍贵的史料。上海的刘延曦老人,上世纪初,曾在诸城经营过工商业,对这方面的史料比较熟悉,邱家淦凭借自己和他的关系,请他撰写回忆文章,不久,刘老便寄来了《诸城发网手工业》一文和有关工商业的真实史料。
    在二十多年的征集史料的过程中,令邱家淦印象最深刻、一辈子也难以忘怀的是自己早年在高密中学就读时的老师隋景林。隋景林1925年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接受过毛泽东、彭湃等革命先辈的教诲。1985年,邱家淦得知老师在青岛的消息后,就迅速前往约稿,请他写一篇有关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回忆文章。随后,隋老师寄来了稿件,但只是寥寥的几百字。邱家淦决定再去找老师。这时,老师已身患癌症到晚期,骨瘦如柴,卧床不起。邱家淦只好列出提纲,请老人照提纲口述。疾病折磨得隋景林疼痛难忍,不时发出呻吟。面对此情此景。邱家淦一边强忍心中难过,一边把隋景林老人断断续续的口述记录下来,经过连续四次执着的采访,邱家淦终于完成了对隋景林老人的采访。当邱家淦将口述整理成稿读给老师听时,老师非常满意。遗憾的是,邱家淦从青岛回家不到一个月,老师就离开了人世,这也是邱家淦文史征集道路中最难忘的一幕。

以诚会友

  
   共续历史


    还未到老人家中时,说起邱家淦老人,大家都对老人赞不绝口。据北十里堡三村村干部邱世福介绍,老人一生为人忠厚,热情随和,谁都乐意与他交往。我们经常到老人家中和他聊聊天。老人的个人魅力在文史征集的道路上起到关键性作用。时间一长,朋友连朋友,知情人连知情人,征集史料的队伍迅速扩大,难怪人们说邱家淦的信怎么那么多,一收一大堆,一发一大摞。20多年来,他亲笔写的信就有1800多封,大结交的新老朋友达90多人,范围涉及海内外。朋友多了,稿源自然也多了,大量的史料稿件从四面八方寄来。
    有些人,开始素不相识,经过几次书信后,不但寄来了企盼已久的稿件,而且成了要好的朋友。在征集臧克家传略一稿时,邱家淦就是通过书信与其在山东大学任教授的儿子臧乐源成了挚友。台湾著名学者裴傅言,邱家淦通过亲友与裴傅言取得联系,数年来,她为家乡写了多篇史料,还向市图书馆赠送了书籍,并寄钱资助3名诸城一中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国民党元老刘巨会女士,系我市辛兴镇人,早年在北京读大学时,曾因参加革命活动与路友于烈士一起被军阀张作霖逮捕过,有过一段光辉的历史。为征得她的史料,邱家淦便趁她的儿子、旅美学者臧建心回国讲学时约了稿件。不料,臧建心返美不久便不幸病故。眼看此稿将要落空,他连续发函,精诚所致,终于由其夫人武云女士完成了稿件。
    近百岁的邱家淦老人常年住在农村,生活清贫,老伴于三年前去世。三个女儿都很孝顺。家住四川的大女儿邱洁和家住辽宁的二女儿邱漪轮流来这里照顾父亲的生活。就是这样一位为诸城文史奔波奉献的老人,没有工资收入,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对诸城文史所做的一切不收一分报酬。一生却自费向国内外发信1800多封,为一百多户台属、侨胞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书信连接海内外。老人以淡泊从容之心度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他对家乡对事业鞠躬尽瘁、奉献的精神,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文史工作者,沿着老人的足迹,劈荆斩棘、勇往直前。(记者 李娟)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杰欣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