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成行,家里两位老人已经把头摇成了拨浪鼓,罗列出这件事情不合时宜的种种理由:天气太热、蚊子太多、食品卫生没保障……耐心做通老人工作,临行前老人又准备了一个大包:水杯、太阳帽、墨镜、驱蚊药、创可贴……好说歹说才让孩子上路。
跟其它两个孩子一起来到山村农户中,秦姓的户主大约40岁,身体有残疾,但人很和气。家里还有两个年纪仿佛的孩子,五个小毛头没多久就玩到了一起。
几个家长叮嘱了一番都返回城里正常上班。结果到了班上,我忽然有点恐慌——孩子们跟着到地里干活的时候会避开有水没水的井吧……这个偏执的念头和再给户主打个电话的想法被我狠狠地按下去,但一直到下午才渐渐平息。
过去接孩子时候,几个小伙伴们正在玩着上午带过去的篮球和羽毛球。孩子在回家的路上一边哼着歌,一边讲去掰玉米、烧玉米、摘花生,讲在地里找到两个小西瓜分着吃,讲叔叔家里的井水带点甜味很好喝,中午还打了两把牌……我肯定自己这么做是对的,同时给孩子的表现打了高分。
回家后老人少不了又一顿数落:蚊子咬了一腿包、中午只吃了个半饱、厕所太脏回家才解大号……老人说得都对,其实我自己也一样不想让孩子受一点罪,只愿意给他们最安全的、最优越的生活环境。但不安全的因素剔除得越多,孩子活动的范围被限制得越小,“不良”环境隔离得越远,孩子对生活的感受越单调苍白。片面的、狭窄的生活环境与囚笼何异?再华美的笼子,也只是笼子。
又想起上学期学校组织小学生到青少年基地培训。三天的时间,从未离开亲人的孩子尝试了一把集体的、相对独立的生活。虽然当时患着感冒,胃口也不好,孩子还是出乎家人意料完成了培训任务,带回了几个品相很烂,但是独立完成的小手工。也许,孩子有能力尝试更多,而一直以来家长往往因为担心孩子出问题,所以剥夺了孩子们尝试的机会。
放手吧,我们要敢于给孩子放开手的爱。让他们生活在活色生香的社会中,自己去感受、去思考、去选择。这个世界原本就是经历了艰难,才真正学会坚强;品味过苦涩,才学会珍惜幸福,看到了黑暗,才勇敢追求光明。归根到底,我们不能只将自己认为最好的送给孩子,而应该让他自己去选择、去拼搏,磨炼出一路向前的勇气与能力。 (文/巩向红)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