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党建云平台2023党建品牌榜(第3期)出炉,诸城市《构建党建引领乡村社区化治理新机制》榜上有名。
诸城:构建党建引领乡村社区化治理新机制
诸城市农村社区化发展的深刻变化,推动发展和服务向社区聚集、治理向网格聚焦,着力构建党建统领、城乡一体、多元共治、融合发展的乡村社区化治理新机制。诸城党建引领乡村社区化治理新机制的做法,先后入选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全省基层治理实验区,勇夺全国平安建设领域最高奖“长安杯”。
深化织网扎根,构筑一网统筹、一贯到底的治理体系
将全市1268个行政村、68个城市居调整为259个社区,以社区、网格为单元创新组织设置,夯实融合发展的组织基础。一是实体运行农村社区党委。对农村社区扩权赋能,落实6万元办公经费,统筹辖区各类资源、组织,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以社区为单元换届选举,统筹社区内各类优秀人才,选优配强“两委”成员。推行按照“党委初议—‘两委’联席议事—决策听证—公开办理—民主评议”的五步流程决策,推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集体协商、集体攻坚。二是支部建在网格上。将自然村划分居民小区网格,将园区、商圈、学校等划分专属网格,全市优化调整网格1690个,全覆盖建立网格党支部,推进实体化标准化规范化运行。强化党建引领社区网格化治理,落实网格党支部“百姓提事—支部商事—党群议事—公开办理”“四步议事”流程,及时处置矛盾纠纷、帮扶关爱等事务,实现“小事不出网格”。三是延伸织密组织体系。针对网格“网眼”偏大的问题,按照无缝覆盖、方便管理的原则,分生活、生产两大类,精细划分“微网格”13465个。原则上一个“微网格”设1个党小组,1个街巷(楼栋)选配1名党员中心户,构建起“市委—镇街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实现“上面千条线、基层一张网”。
打造“三支队伍”,凝聚多元协同、共建共享的治理力量
坚持资源向基层倾斜,不断培育壮大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合力。一是以网格员队伍为骨干。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5—9名网格员,实行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长、网格警务助理“一肩挑”,搭建起党组织、网格和公安机关沟通联系的桥梁,确保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化解。开展“亮身份、践承诺”主题活动,网格员第一时间处理矛盾、解决诉求、传达政策、上报隐患,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负其责”。二是以下沉机关干部为辅助。从市直部门单位选派46名第一书记,成立1275支、3200余人的联建工作队,每月至少与联建网格对接2次帮助解决难题;统筹司法资源,推动184名法官、检察官联系包靠社区,369名公安干警、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联系包靠网格,健全纠纷化解机制。三是以志愿服务队伍为补充。开展“五为”志愿服务活动,推动16.2万名志愿者深入社区,重点培育“情暖夕阳红”“栽爱心果园、助乡村振兴”等40余个项目,奋力打造“志愿者之城”。推行网格党支部领办志愿服务队,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义工协会、大舜公益等社会组织力量,统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社工、义工、志愿者等力量,为居民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
突出精准服务,建设便民为民、集约高效的服务平台
针对农村服务资源分散、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的实际,集约资源打造社区服务平台,实现群众需求即办有“速度”、便民服务有“温度”。一是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农村社区全部建立党群服务中心,下设综合服务厅、警务室、卫生室等,89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放社区,60%以上镇街工作人员下沉社区,落实市、镇街、社区电子政务服务联网办理,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目前,依托农村社区,每年开展为民服务事项5万余次,调处矛盾纠纷2000余起,实施农村法律援助300多人次。二是打造生产服务平台。搭建市、镇街、社区三级互联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在社区设立土地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免费提供劳动就业指导、土地流转、合同规范等服务,帮助农民创业就业。依托银行金融网点、邮政网点等,设立“政务+金融”合作服务网点127个,铺设社保、商事登记、税务自助终端42台,实现基层政务服务“多点”可办快办。三是打造生活服务平台。建设社区幼儿园、日间照料中心、文体广场等机构设施,引导购物、餐饮、家政等商业网点进社区,打造方便快捷社区生活服务圈,满足群众多样化生活需求。高标准建设10处学校类、17处文明实践站所类、6处基地场馆类乡村“复兴少年宫”,吸纳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等群体,为居民提供公益看护、心理辅导等服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进社区。
夯实经济基础,创新股份合作、融联共富的发展机制
聚焦资源散、合力弱、规模小等问题,深入推进党建引领“股份合作、融联共富”模式,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一是以“股份联合”促资源整合。围绕区域特色,按照“南茶、北粮、果插空”的总体布局,鼓励领办土地股份型、劳务服务型、资产整合型、生产经营型四种类型股份合作社,引导集体和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劳动力、资金等入股合作社,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2022年,规范党组织引领合作社72家,实现集体增收4029万元、农民分红218万元。建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奖励机制,将集体经济增收与干部奖励挂钩,发放2022年度奖励金120万元,其中单个社区网格最高奖励金6万元,调动农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以“片区联营”促区域协同。坚持“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原则,引导各类经营主体打破村庄壁垒,构建以党组织引领合作社为主轴、以各类经营主体广泛参与为支撑的乡村产业发展“红色动车组”。常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统筹总面积20平方公里的产业区域,栽植各类果树1.8万亩,形成了近2万人,包含23个农科文旅项目的乡村振兴产业带,常山片区入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诸城市入选首批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县。三是以“城乡联建”促全域统筹。坚持“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原则,发挥15年来城乡党组织联建优势,统筹党建资源,引导城区优势资源下沉农村社区网格,实现1275个网格党支部联建全覆盖。参与联建的市直部门单位、企业投身乡村产业发展,帮助出政策、引资金、传技术,建设各类现代农业园区22.9万亩,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突出信息支撑,建设数字赋能、运行高效的智慧平台
注重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推动乡村治理服务工具升级、管理模式创新,有效提升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一是一个平台抓治理。成立市社区网格治理服务中心,整合政务服务、公安、信访等部门职能,贯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群众诉求渠道,打造全市社会治理服务的“指挥中枢”。建设全市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共享全市信息数据库,开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模块,设置网格管理、集体经济、自治、法治、德治、服务事项6个子模块,实现网格事项精细分类、精准推送、精确办理。二是“线上线下”双积分激活力。依托“区块链”技术,研发“红榜积分”平台,线上发布参与治理任务,线下个人自愿认领,“党员+群众”联动参与,“自评加分+组织赋分”相统一,“精神激励+物质鼓励”双驱动,将红榜积分与舜德信用积分相挂钩,激励2.6万余名党员、群众变“被动参与”为“主动融入”乡村治理。三是N个程序终端促落实。开发“网格通”APP、网格员“微连心”小程序、新就业群体“星火拍档”小程序等一系列应用程序,网格员、外卖员、快递员等不同群体通过手机终端参与基层治理。健全“网格呼叫、部门报到”机制,按照“前端发现报告—分级分流—镇街、部门单位限时办结—全程跟踪督办—办结回访问效”流程上报、推送、处置,实现精细分类、精准转办、闭环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