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数来,这些年出现的“大师”真不少。“神仙道长”李一号称身怀“驾驭220伏电”的绝技,“养生大师”张悟本自称“食疗方法治好糖尿病”。说来也怪,都21世纪了,怪力乱神、奇门遁甲偏偏还能大行其道!
“大师”都有绝招,但这些所谓绝招要么不过是障眼法,要么毫无科学根据。然而,偏偏就有那么多人拜倒在“大师”的戏法之中,其中不乏明星、官员等。何其荒诞不经,令人匪夷所思!然而,荒诞之事,不可以荒诞视之,其后必有深厚的社会根源。
有人说,这个时代,学术大师寥若晨星,江湖“大师”人才辈出。尽管略显夸张,但形象地勾勒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景。转型期,整个社会都动了起来,光每年农民工迁徙人口就相当于俄罗斯与日本的人口总和。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物质的道路上飞奔,却不可避免地陷入孤独、空虚的精神泥潭。一些渴望高升的官员,面对宦海浮沉和人生命运的不确定性,则试图向超自然的力量寻求庇护和安慰。在这样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精神容易被物质俘获,心灵更易变得焦虑难安,那些声称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大师”,何尝不是让一些人尝到了心灵鸡汤的味道?
于是,当经济发展已经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社会个体的精神饥渴日益凸显,人们的精神需求更加旺盛,那些“怪力乱神”因此乘虚而入。“大师”泛滥,实际上是社会转型期的一道“精神命题”:在哪里安放我们这一颗躁动不安的心灵?
哲学家康德曾有名言,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即便不能把心灵寄托在灿烂星空,也不应该交付于江湖“大师”。又一个“大师”倒下了,庆幸之余,我们应该反思“大师”崛起的成因,用独立的思想与科学的精神去收复曾被“大师”们侵蚀的领地,在变动的时代给精神一个寄托。否则,王林不会是最后一个“大师”。(李克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