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融媒记者孔繁亮 通讯员张宝昌 张吉生)近年来,石桥子镇坚持把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通过党委主导、资源整合、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大力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实施粮食规模化经营,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保障了粮食安全,实现了集体和农民的“双增收”。
今年1-9月份,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0余万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农民亩均土地增收近300元。
组织化推进。聚焦工商资本过度参与土地经营,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等导致的粮食安全问题,镇党委、政府决定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施粮食规模化经营,成立以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考核办法和奖励政策,落实党政同责,做到“稳粮有担当”。通过组织的力量,解决“插花地”等问题,实现土地成方连片种植,并探索出以孙家楼子村为代表的村集体主导多主体合作、刘家庄村为代表的村集体自主经营、近戈庄社区为代表的合作社组织开展“菜单式”服务等灵活模式,加快了粮食规模化经营步伐。目前,全镇注册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90个,新流转土地1.9万亩,全镇规模化经营面积已达3.3万亩。
社会化服务。积极争取省农担及有关银行为农户授信和使用中化服务贷款,解决经营资金问题。今年全镇授信金额达到3.5亿元,发放“粮食规模种植贷”“强村贷”4000余万元。针对合作社服务能力和经营水平不足问题,与中化现代农业(山东)有限公司合作,为5万亩土地提供“耕种管收”等服务,建设品质原粮生产基地。使用中化服务后,规模化经营土地可实现节本增效10%左右。截至目前,全镇使用中化农业技术、金融服务面积超过1.23万亩,预计年底中化服务面积将达2.2万亩。积极对接东晓生物、兴贸玉米等粮食深加工企业,打通规模化经营全链条,减少中间环节,最大限度提高农民收益。
品质化生产。与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积极合作,培育推广“山农48”(山东农业大学最新选育的小麦新品种,是国内第一个携带抗赤霉病基因FHB7的小麦品种)、“山农101”等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新品种,引进中化17-19-6小麦配方肥(含中化核心专利技术产品核心母粒)等优质肥,提高粮食品质和产量。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日处理能力600吨的粮食烘干项目和1万吨的仓储项目,防控粮食的黄曲霉素和呕吐毒素,保证粮食品质和效益。
数字化管理。推进科技赋能,做到“兴粮有支撑”。建设中化现代农业诸城MAP技术服务中心,包括720平方米的办公展示区、600平方米的农资库、1400平方米的培训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可辐射潍坊、青岛等地区,为粮食规模化经营提供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推送,及涵盖农业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综合服务。同时提供线上MAP智农遥感巡田,每五天更新一张卫星遥感图像;每6000亩土地配备1名专业农艺师,定时巡查,适时提供植保建议,种粮主体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监控小麦长势和病虫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