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优美的西王门庄子芦河花园小区
西王门庄子村群众在排练“炫艺龙城”节目
本报记者 丁烁
通讯员 周德勇
高新园西王门社区西王门庄子村位于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园东部,共有235户,945口人,党员46人,耕地面积290亩。地形以平原为主,西邻芦河,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板栗。近年来,该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强班子抓队伍、强治理促和谐,党员群众凝心聚力、招引项目,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对周边企业和居民的服务能力,努力在乡村振兴中走出一条新路,荣膺“全国文明村”。
党建筑基,乡村由乱到治。“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对此,高新片区挂任副主任、西王门社区党委书记、西王门庄子村网格党支部书记鞠新卫深有感触,“村子乱与穷,根子就在于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强,要带领群众发展致富,就得先从树立班子威信、提高战斗力开始。”该村党支部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固本强基、富民强村的关键之举,树立以居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强化责任担当,建立起了一支坚强、团结、奋斗的好班子。
党建工作理顺了,村级领导班子威信树起来了,该村党支部就把工作重心放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首先选择修路,没有资金,班子成员自掏腰包垫资修。为保证工程质量,班子成员“三班倒”,全力靠在施工现场,确保这项惠民工程落到群众心坎里。修完路,自来水又通到了每家每户。解决了基本设施生活保障,该村党支部又把目标放在了闲置四荒地、沟坝塘湾上,硬是把昔日烂泥塘修整填平,建起了聚集融合区,并全部优惠出售给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一条条民心路修好了,一栋栋楼房建好了,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也架好了,干群关系融洽和谐了。
产业振兴,乡村由穷到富。“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习总书记的嘱托说到了西王门庄子村人的心里面。村委坚持产业带动,积极招引项目,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扎实做好项目调地工作,曾经仅用7小时就完成调地600多亩的任务,为大项目入驻创造条件,目前,有9家企业落户村周边,实现了40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群众收入增加1600余万元。探索村级经济资产改制,2017年该村承担了全省农村集体资产改制试点工作,代表我市迎接了省产权改革考核验收,名次居全省前列,为全省资产改制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实现了“村民变股民”;利用集体闲置土地盘活资源,自上项目或对外出租招商,规划建设集体经济创业园,使集体资产发挥最大效益。成立社区公司,运营园区工业项目建设、村内公共设施配套、道路维护、危房改造等基建项目,集体收入达60万元,通过社区公司分红,村集体收入达7万元以上,通过租赁60多套沿街商铺,年收入达到80万元以上。
绿色发展,乡村由强到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过去,村里夏天蚊蝇处处见,环境一般。班子成员形成共识,不论效益再好、收入再高,为了子孙后代也要彻底把环境治理好。于是,发挥“党组织带动、党员发动、群众主动”的作用,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干部分片包靠卫生区域,实行旱厕改造,道路胡同全部实现“户户通”。今年对村庄进行整体改造提升,村东西道路两侧铺设大理石并栽植红叶石兰进行绿化,安装3座门楼、庭院灯100多盏。在生产园区、生活社区基本完善的基础上,着力补足生态景区建设短板,利用村前湾坝闲置资源,投资约1000万元建设党建主题公园,整体提升生态景区建设档次,在休闲娱乐中实现了让党员受教育、群众提素质。
环境美,乡风更要美。“村庄面貌改变,关键是人的变化。该村从改变群众生活习惯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着力打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评选“好媳妇”“好婆婆”,让良好家风蔚然成风;发挥红白理事会、社区公约作用,主动服务群众,促进移风易俗,实行殡葬补助,为群众减轻负担。居民用水全部智能化,享有年度水费补贴;评选美丽庭院示范户40户,年终还有生活用品奖励;每年举办社区文化节、广场舞等活动,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村里大小事务、收支账目每月9号定期公示。党风家风齐努力,带出了文明和谐好村风。目前,超市、学校、医养中心、商业街、百姓大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党建主题公园等15分钟生活圈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居民庭前院落绿树成荫,老百姓都说好。
如今的西王门庄子村,正以荣获“全国文明村”为契机,强党建、促经济、惠民生、保生态、倡文明,在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征程上奋力向前。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