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廷欣)今年以来,我市以“全省基层老年教育示范点”建设为契机,积极选树、培育“长者先锋”,通过搭平台、增本领、提地位、塑品牌等措施,实现了“长者先锋”有阵地、有内涵、有威望、有价值,走出一条诸城老年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搭平台,实现“长者先锋”有阵地。投资超过2亿元,总面积达5.48万平方米的“东西南北中”五位一体的老年教育格局加快推进。目前,除新校区正在外墙施工和内部装修外,其余四个校区已投入使用,实现了市区5000余名老年人“家门口”就近上大学。五个校区全部建成后,将满足市区2万名老年人上大学需求,占全市城区老年人口的25%。在抓好中心城区老年教育硬件建设的同时,采取“农村办大学、农民上大学、民师登讲台、三农进课堂”办学模式,推行百尺河镇老年大学“1+N”办学网络,推动老年大学向镇街、农村社区延伸,向村居教学点、家庭学习中心户拓展。目前,已建设1处特色艺术校区、16处镇街分校、69处社区村居教学点,6500余名农村老年人实现就近上学。通过老年大学的带动,广大老年大学学员积极参与社团组织、展现新作为,老年书画研究会、诗词楹联协会等在疫情期间捐款3万元,创作诗词、书画作品240余幅,涌现出王长江、解树义等一批老干部典型,树立了“长者先锋”良好形象。76岁的“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刘光伟先后投入10多万元筹办的“国防教育书屋”,被评为诸城百佳“家庭学习中心户”,成为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国防教育基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中小学生、农村群众、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先后接待前来参观的学员2万多人次,刘光伟老人也被亲切地称为“国防老人”。
增本领,实现“长者先锋”有内涵。坚持规范兴校、特色办学,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和多媒体教学,做到老年教育远程教育点上通、户上通。挖掘开设民间传统技艺、非遗文化等地方特色课程,邀请有绝活儿的民间艺人、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登台授课,助力本土文化技艺传承和经济产业发展。非遗传承柳编艺人刘均堂,多年来在柳编技艺方面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研究,推动柳编技艺从工艺性向艺术性转变,吸引了一大批柳编爱好者,传承创新了柳编技艺。老年大学教师刘桂英多年来除定期开展“剪纸艺术文化进校园”活动外,还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性剪纸艺术培训班,为诸城民间剪纸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实施“助推出彩农家人”培养策略,将果茶种植、瓜菜生产、畜牧养殖等农业技术引进老年大学课堂,把教学课堂拓展到合作社、养殖场、田间地头。在林家村镇的黑土夼村中草药种植基地、百尺河镇的芦笋、西洋参种植园和肉驴养殖场、枳沟镇的万亩樱桃产业园区和矮化苹果产业园区都可以看到老年大学教师现场指导讲解的忙碌身影。
提地位,实现“长者先锋”有威望。利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培育选树10个工作模式、30个离退休干部集体、100-200名离退休干部个人典型,形成“老典型常树常新,新典型层出不穷”的典型创建格局。目前,已选树1个工作模式、6个集体、32名个人。其中,“三上”党建模式先后被《山东老干部工作》“灯塔潍坊”等宣传推介。下步将通过组建报告团进行宣讲,组织基层党支部开展“比学赶超”主题党日、专题座谈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主动学习典型、争当典型,扩大典型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做好“长者先锋”氛围营造工作,依托“尽美家园”公众号、头条号等实时发布“长者先锋”榜,发起为“长者先锋”点赞活动;利用微视频、微故事、动漫等方式,多渠道、多媒介宣传展示典型形象。目前,已在微信号刊发32期,电视台展播5个,学习强国推介2个。
塑品牌,实现“长者先锋”有价值。积极引导“长者先锋”在社区微治理、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做表率、当先锋,通过典型引导、抓点带面、梯次推进、整体提升,把离退休干部打造成“长者先锋”闪亮品牌。65岁的“榛专家”魏本欣牵头成立诸城市共好榛子种植合作社,种植面积达2.1万亩,创立“魏榛”品牌,走出一条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路子,把昔日的省定贫困村皇华镇胡沟村变成了致富明星村,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庄3000户农户共同致富。在蔡家沟艺术特色校区和南湖区小展村,村民们在臧恒望、王法堂、于建学等老艺术家的指导下拿起了画笔,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