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子镇狠抓干部队伍建设 打造“四雁”工程
诸城融媒记者 孔繁亮
通讯员 张吉生 曹芳
近年来,石桥子镇狠抓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头雁引领、良雁带动、归雁回引、雏雁培育“四雁”工程,抓好网格党支部书记、社区党委书记、优秀人才回引、后备干部培养四支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根基。
发挥“头雁”引领力,建强乡村人才“主心骨”
小苏家庄网格党支部原为石桥子镇软弱涣散党支部,干群矛盾突出,时任小辛兴网格党支部书记的王夕杰到村任职后,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化解矛盾纠纷,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选优配强干部队伍,将落后支部建成了先进党支部。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我们坚持以‘头雁工程’为统领,把村级网格党支部书记培育作为首要环节来抓,实行重选拔、严管理,重实绩、严考核,重激励、严约束,瞄准选、育、用、管,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管理和使用。”石桥子镇党委书记张晓升说。
石桥子镇认真开展“三查一清五治”活动,突出“三好三强”标准,对全镇100个网格党支部书记进行“过筛”,对6名工作不积极的干部进行了约谈,调整不作为干部14名。同时,镇党委对网格党支部实行一月一记账、半年一考核,年底总考评的方式进行考核,以此推进各网格党支部书记比学赶超、创先争优。
提升“良雁”带动力,培育农村干部“带头人”
张家清河社区是石桥子镇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社区,工作基础相对薄弱,2018年10月,身为村负责人的刘宗华担任了社区党委书记一职。刘宗华有眼光,有思想,他任职后,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化解了多起信访问题,维护了社区稳定;实施了土地占补平衡项目,完善了基础设施;扎实做好户户通、精准扶贫、人居环境整治等基础性工作,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提升。
“建好一个强班子,选好一个领头人,带好一支党员队伍,塑造好一种发展模式,维护好一片稳定局面,这是基层党组织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也正是通过加强社区党委书记这支队伍建设,促使党组织能力升级、党员作用升级、产业发展升级、美丽乡村升级。”该镇党委组织委员丁海丽说。
据悉,石桥子镇制定出台了社区科学发展考核办法,通过日常记账、季度考核、半年观摩的方式,加强对社区党委书记的管理使用,对4名工作没有亮点的社区党委书记进行了调整,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提升了党组织的带动力。
强化“归雁”吸引力,推动在外人才“凤还巢”
在石桥子镇西院社区,有一位年轻的社区党委书记孙红发,他2008年大学毕业,2015年10月响应组织号召回村任职。他充分利用社区所辖孙家楼子村是诸城市第一个党支部书记———孙仲衢同志家乡的红色文化支撑,建设了孙家楼子党建文化融联体,集党性教育、文明实践、休闲采摘于一体,在打响西院社区放心蔬菜品牌的基础上,将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有机融合,促进了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原先,人少了,村空了,每次回来都觉得不舒服。这几年,先是脱贫攻坚,后是乡村振兴,这片让我魂牵梦萦的故土迎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镇上又实施‘归雁工程’,我觉得回村里任职无限光荣。”孙红发说。
为充分激发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热情,石桥子镇按照精准引才、产业聚才、服务留才的要求,实施“归雁工程”,引导在外人才带动资金、技术、信息等反哺农村,为加快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近年来,该镇先后回引15名优秀在外人才回乡创业、任职,优秀在外人才回乡后,注重利用自己的人脉、资金等资源,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找到一条发展路子,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个项目,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激发“雏雁”内动力,演好人才振兴“大合唱”
马爱明是石桥子社区的一名普通干部,被社区纳入后备干部管理后,不管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扶贫,还是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各项工作中,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在社区,他是社区党委书记的好助手;在镇上,他是出色的业务专家,由于工作出色,该同志被镇上列为了重点后备干部培养对象。
“像马爱明这样的后备干部,在镇上有120多名,我们实施‘雏雁培育工程’,在储备人才、开发人才和使用人才等方面出台系统激励政策,培养更多的年轻干部、专业人才等,为其在乡村干事创业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也为我们的乡村振兴注入生机和活力。”石桥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杨说。
为加强后备干部培养,石桥子镇坚持“重素质、看发展,重能力、看作风”,从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外出务工人员中,选拔充实农村后备人选,拓宽选拔渠道。建立“头雁”结对帮带“雏雁”机制,对后备干部加强实岗锻炼,目前,已安排在重要工作岗位使用32人,切实强化履职履责能力。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