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传良,诸城人,1973年出生。教育硕士,群文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潍坊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诸城市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诸城市书法美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南吴门书社执事,市文化馆书法辅导部主任,东鲁书社社长。
2008年荣获山东省“五一文化奖”;2010年荣获山东省“社会文化星光奖”一等奖;2012年荣获山东省最高文艺奖“泰山文艺奖”、文化部“群星璀璨”全国展金奖、潍坊市“风筝都文化奖”。作品参加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全国展(获三等奖)、首届中国普洱茶乡全国书法展(获最高奖)、第二十届中日自作诗书法展(获优秀作品奖)、第三届全国扇面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等。
一个初夏细雨绵绵的午后,许传良应约在东鲁书社接受了记者采访。
采访许传良,我仿佛有一种无从下笔的感觉。但这并非对许传良陌生,而是他的名气和成就令我惊羡!论名气,他于2003年成为我市第一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实现了我市书法界国家级会员“零的突破”。论成就,他2008年荣获山东省“五一文化奖”,2010年荣获山东省“社会文化星光奖”一等奖,2012年荣获山东省最高文艺奖“泰山文艺奖”以及文化部“群星璀璨”全国展金奖等。论实力,他的作品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兰亭奖”、全国展、单项展等国家级展览中获奖入展累计二十余次。
岁月磨砺,滴水石穿
许传良,1973年9月出生于密州街道的一个小村庄——草河头村。他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写写画画。读小学五年级时,就在父亲的指点和鼓励下,和二哥一起书写了第一副春联,也就在那时,他对书法有了一种朦胧的认识。1988年考入诸城师范学校,在邱业春老师指导下,从颜体入手学习“三笔字”,从此与碑帖朝夕接触,练就了基本功。以后的日子里,天赋加勤奋,潜心于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
1994年,由于书法与音乐方面的特长,他被调到潍坊工商职业学院从事书法教学。“在学院的十五年时光,教学相长,真正实现了我的书法创作从业余到专业的转变。”许传良说:“2002年,我的褚体楷书《岳阳楼记》八尺屏作品参加了由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信心倍增。进而被吸纳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成为我书法人生的新起点。”这关键的十五年,奠定了他的书法之路。期间,为了提高书艺,他每年数次远赴北京等地参加各种书法展览,开阔眼界,向名家零距离请教,广交业界朋友,探讨徜徉书坛的心得体会。尤其受益于国内诸多名家的指导,如刘文华、李松、张继、张锡庚等著名书家都给予他很多点评与鼓励,他的书法创作灵性和悟性得以升华,书法技艺和理论修养明显提高,教学理念也进一步升华,渐入书法教学和艺术创作佳境。
2009年,他被选调到市文化馆,专职从事书法辅导与创作等相关工作。在这个文化精英云集的地方,在群众文化的岗位上,他驰骋于书法的天地,遨游于文化的海洋。也就是从那时起,他的专业创作又有了一个新跨越。期间数次参加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导师工作室学习,笔墨追寻魏晋风度,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听名家讲座,看高规格展览,悉心请教,刻苦研修,又是一番脱胎换骨式的笔墨洗礼。几年来的进步与蜕变,可谓硕果累累,连年入选国家级大展,并屡获大奖,令业界刮目相看。当代著名书法家胡抗美对其魏体楷书颇为称道,著名书画评论家梅墨生以“草法流畅,形式丰富”称许其草书,著名青年书法家李双阳更是给予“开启山东帖学创作新局面”的高度评价。
汲古求新,翰逸神飞
近十年来,许传良对各种书体皆有所涉猎,遵循“欲合古法,我写我心”的创作理念,从传统经典入手,临池不辍,并努力探寻独家书风。诸凡楷书、行书、草书以及隶书等作品均入选过国家级展览,无论条幅、册页、手卷、扇面、对联乃至丈二巨作等,各种形制都有佳作产生,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书法院、中国文字博物馆等专业机构收藏,且多次在《书法报》、《书法导报》、《书法教育》、《青少年书法报》、《东方书画》等专业媒体专版推介,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谈起近年书路追求,概而言之,主要在一个“清”字。他的楷书从颜真卿、褚遂良及魏晋墓志化出,清秀蕴藉,奇趣迭出;行书宗“二王”,清丽典雅,风规自远;草书近年多关注于怀素小草、八大山人等,至约至简,清纯流畅。在他的小行草作品中,用笔清晰到位,结构清灵活泼,墨法清润自然,章法清透空灵,格调韵致清雅等等,都与一“清”字相关联,可谓颇得书卷之气。特别是他的大草作品,风格清新,更是令人称赞,一派二王、怀素的典雅大气,没有造作机巧和时风习气。气息纯正,神采饱满。线条以中锋行笔,富有质感,结体腾跃跳荡,感情奔放而不失法度,可见他理解的深刻,定力的沉稳。他将作品看成黑白构成的战阵,他自己是将军,一切以表现主题为要旨,以精神张扬为转移,不再拘泥于某家某派成法,一切为我所用,一切任我调遣,随机应变,有形无形冶于一炉,成于一作,翰逸神飞。而其篆书从《峄山碑》入手,下及李阳冰、邓石如等,其意在与草书创作的融会贯通;隶书从《张迁碑》、《礼器碑》入手,尤得《杨淮表记》神韵,返璞归真,体现出一种清纯自然、野逸雄浑之风,又可窥其金石趣味。
他告诉记者,近日习书总会想到“绚烂之极复归平淡”,手下笔迹便尽量由放至收,不做过多的技法表现,而是通过极少的笔墨表达内心,寻找一种特殊的笔致以远离当代书坛的浮躁之气。
在其作品创作手记中,我读到以下文字:“因工作之便,我时常看到当代青年画家新作,特别是欣赏到几幅烟雨迷蒙之山水佳作时,那一片氤氲朦胧,水墨淋漓,静谧娴雅而又气韵生动,真可谓荡涤心胸。由此便想立即将之化入书法之中,但随之技法难度增加,因为此处不是无法,而是无法胜有法了。”“由此想到,或许平淡是人书俱老时的自然流露,或许不应成为学书者的过早追求,但书写之时,放一放再收一收,并不是坏事。正如在奔波中的人很有必要静下来小驻片刻一样,‘体味’与‘回味’的哲学意义也正在于此。此时无声胜有声,境界高矣!”从中可以看出,许传良不仅是一位勤于学书者,更是一位善于思考的书家。
“书法人生,从不同时期来看,青年用加法,中年加减同用,老年用减法。似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有相同寓意。又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类同。”许传良说:“正是因为青年有才气,可遍临诸帖,采百花酿蜜,能博涉多优。中年能功性互见,融会贯通。老年靠学养,唯简约至极为最高化境。”应该说,这也是他的书法志向所在。
技道双修,如琢如磨
书法的研习,不能仅仅关注书法艺术本身,更重要的是书外之功。十几年来,许传良在不断提高创作水准的同时,在书法理论方面,亦有所得。其主编《书法教程》两部,撰写《浅析楷书创作现状》、《浅析书法审美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等数篇论文,入选国家级书学研讨会并发表。他还涉猎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相关学科以提高自身素养。其行书《农家新景》在第二十届中日自作诗书法展中获得优秀作品奖。他在书法专业之外又取得教育硕士学位,其中的古文字等方面的专业课程进一步夯实了他的书法基础。
他感慨:“咬文嚼字合乎典雅,泼墨挥毫道以平常。面对传统文化这座大山,欲想只通过书法这一通道,穷毕生之力,亦难窥其堂奥。唯有怀敬畏之心,不断习字、读书、悟道,方期有所进,有所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书法艺术重在修,更在于悟,历代书论中的“屋漏痕”、“折钗股”、“印印泥”以及“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等经典妙语,都给后代书家很多启示,许传良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有较长时间的音乐训练,吹拉弹唱,样样喜欢,尤其喜爱吹笛子。那悠扬清脆的笛声,自十五岁时的第一次接触,一直坚持了十余年,他与音乐的接触与浸润,提高了音乐素养,同时也为他后来的书艺带来了许多灵感。他激动地说“因为那其中的抑扬顿挫,余音袅袅,绮丽繁复,高亢激昂,轻柔曼妙,都可在书法审美与创作中找到相同的情境,为我的作品在气息、格调以及品位等方面进行着悄无声息的交融化合,所以我很庆幸有过这段追逐音乐的时光,坚信此后从事着书法这‘无声的音乐’会有更多的和谐。”由此可知,艺道相谐,触类可旁通。书法之道,玄之又玄,而这些书外的感悟正可涵养书法之道。
有学者认为,“书法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的核心”。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只有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厚土,才能枝繁叶茂。从许传良的全方位努力可以看出,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外图热闹,内易浮躁,他这种技道兼修的奋进之路,殊为难得。
甘为人梯,充实人生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只有将艺术融入生活之中,才能成就生活之美。为此,我非常感谢长期关心我的领导、师友以及家人。”许传良说。
现实生活中,他并没有仅仅做他的书斋书家之梦,而是积极利用所学所长,结合所在单位为其搭建的良好平台,将自身充分融入社会中。但凡公益活动,他从不吝惜自己的血汗之作。近日得知中国书法家协会组织为雅安地震灾区义捐活动,他连夜创作八尺大幅作品,传递爱心。在社会活动中积极发挥专业之长,或走进企业、社区现场挥毫;或担任全市书法大赛评委;或走进学校举办书法知识讲座等等。
在他的辅导下,我市近年书法界涌现出了一大批成年人新生力量,他们逐渐在省级以上展览中崭露头角。数年来,每隔两周左右时间,在许传良书法工作室里,总有十余名来自于不同岗位的业余学书者,他们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潜心书艺。这里虽然没有拜师仪式,但始终以师徒授受式学习,为了提高这些不同基础、年龄差别较大的学书者水平,他因材施教,耐心给他们示范临摹、指正谬误、指导创作,在空余时间还带他们外出参观展览、拜访名家,以提高学书境界。传道授业解惑,润物细无声,短短几年之内,这些学员们逐渐脱离了业余书写水平,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这种文化沙龙式的研习环境,在当下社会是十分难得的。当然,作为老师,学员们的进步是对他的最好回报,柴德国、许光波、雷鸣、罗智军、解炳会等近十名学员已具备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资格,有的已经具备了中国书协会员条件,他们俨然已成为了诸城书坛上的生力军,并将传递出更大的正能量。为此他颇为自豪,他曾欣慰地说:“在学员们近期的一张张作品中,我欣喜地看到自己的付出带来的变化,书法使他们的生活变得非常高雅而又充实!”
通过倾听他的话语,我似乎理解了他提出的“生活是流淌的笔墨,笔墨是流淌的生活”的真正含义。
“书法是寂寞之道,唯有在寂寞中坚守,执着进取,并时时怀着感恩的心,回报社会,才能无愧于书法人生。”许传良最后说道。(记者 王槐德)
许传良书法作品